想要?”他坐直,露出思考的表情。
“不是,我想要礼物,”盛思夏如临大敌,也表现得紧张起来,“但是,我能自己选吗?”
傅亦琛轻松一笑,“当然可以,你说。”
“什么都可以吗?”她眼中有期待,除此之外,还有他看不懂的一丝不舍。
“只要是我能办到的。”他低沉的声音,向来让她安心,也是最有力的保证。
有他这样诚恳的许诺,盛思夏还是不能放心,但酝酿好的话,必须得说。
“我想,以后都不要再见面了。”手心紧紧攥住,外表还是镇定。
并不是因为被拒绝而怨恨,只是不想和他维持所谓的友谊。
难道要她扮作若无其事,和他继续来往,谈笑风生,直到有天他娶妻生子,然后像个优秀的成年人那样,假笑祝福,好证明自己有多成熟?
承认自己失败,然后放弃,这又有什么不对?
所以喝酒那次,她发自内心赞同秦锐的理论。
清理不必要的社交关系,是成年人的必修功课之一,她本来就是一个输不起的人,这又有什么不对?
所以,“就当没认识过,遇到了,也不要打招呼……不过,我马上要搬走了,可能也没机会遇到。”
她看见傅亦琛眼里的错愕,心里被一股力量推着,没打过草稿,也能流畅说完。
“这份生日礼物,能送我吗?”
第18章
这是盛思夏头一次切身体会到, 工作日早高峰的交通。
堵到一眼望不到尽头,水泄不通,旁边有按喇叭的声音, 更惹人焦虑。
今天是实习第一天,她特意起得很早, 化妆加上洗头洗澡,临出门还是接近迟到。
还好有司机送。
没时间吃早饭, 小姨塞给她一只现烤可颂, 让她在路上吃。
“加油工作,努力挣钱,小姨的老年生活就指望你了。”坐在餐厅里, 穿着真丝睡袍, 优雅端庄地享用丰盛营养早餐的小姨, 笑眯眯地对盛思夏挥手告别。
宛如一位优雅的贵妇人。
啃着散发牛油香气的面包, 盛思夏毫无食欲。
平时这个时候, 还在被窝里睡得天昏地暗吧。
大概是看出她脸上的焦急,等离开拥挤的主干道,司机说,“我开快点, 尽量早点赶到。”
腕上带着生日那天,母亲送的手表,盛思夏看一眼,无奈道,“算了, 慢慢开吧,反正都迟到了。”
也是这时候,盛思夏才注意到,司机右手无名指上戴的戒指。
上一回,好像没见过。
看见首饰,她难免会想起,和傅亦琛摊牌的那个晚上。
最后,盛思夏不明不白地拿着傅亦琛送的那盒礼物回家,始终没有得到他的肯定答复,不明白他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勉强塞给她的礼物,收进抽屉里,这几天都没拆开过。
到达公司楼下的时候,已经迟到二十分钟,盛思夏迅速开门下车。
在助理人员的引领下,她很顺利地来到总裁办公室,见到母亲的老朋友,郑泽惠女士。
典御传媒隶属于郑氏集团,目前由郑泽惠担任总裁,旗下众多出版物及知名杂志,是国内传媒界的标杆,创办了涵盖时尚、旅游以及商业、人文等多本知名杂志。
郑泽惠只有许茵茵一个女儿,听说那天晚宴,是盛思夏帮忙解围,郑泽惠特意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聊到她研三,正在找实习单位,郑泽惠问盛思夏要不要到她公司来。
一通电话,就敲定了offer。
结合学校论坛里那些学姐学长分享的找工作辛酸史,还有班级群里,同学们找工作的经历,像典御传媒这种甲方大公司,既能接触到第一手的圈内资源,也能学到经验,自然是目前的上佳选择。
“第一天就迟到,以后你的薪水有得扣了。”郑泽惠从满桌文件里抬起头,目光里有笑意。
再严肃的女强人,面对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也无法板着脸教训,更多的,是长辈对晚辈的提携照顾。
盛思夏吐吐舌头,乖巧地表示,“第一天不太适应。”
“以后再迟到,我可要和你妈妈告状了。”
“盛博士忙着搞科研,您和她告状也没用,可能扣工资我才会害怕。”
郑泽惠笑出来,“还没人能管你了是吧?行,那就扣工资,扣到你老实为止。”
“别,我错了,绝不迟到。”盛思夏立刻表示,为金钱折腰,能屈能伸。
郑泽惠叫助理进来,给盛思夏端来一杯咖啡,看助理的表情,心知肚明她就是关系户。
在对面坐下,她小口地啜着咖啡,雾气升腾,看见郑泽惠在打量着她的脸。
年轻的皮肤紧致光泽,五官辨识度高,却不复小时候的稚气天真,依稀能辨认出老朋友盛宛文的影子。
虽然她的风格向来公事公办,还是忍不住多给些照顾。
“想去哪个部门?”郑泽惠问,“我本来打算把你安排在女装杂志,但那边目前不缺人手,倒是财经商务那边,或许你可以学到更多。”
盛思夏眨眨眼,“我还有得选?”
郑泽惠笑了,“当然,我又不是地主,反正哪个部门都不轻松,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盛思夏还是听从郑泽惠的安排。
女装杂志,听上去光鲜亮丽,能接触到源源不断的时尚和娱乐资源,不了解的,或许会觉得很有吸引力,但这也意味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待遇不成正比的,持续上涨的虚荣心,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财经商务,并不是盛思夏熟悉的领域,这也代表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
再说,来做实习生,本来就是用劳力换取学习机会,她非常乐意。
离开办公室之前,盛思夏还是对郑泽惠说,“郑总,我是靠您进来实习的这件事,可不可以不要声张?”
郑泽惠有一丝意外。
她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今日财经评论》,是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知名的财经类杂志,盛思夏被安排在内容部,部门负责人姓周,是个风格随性的领导。
实习一个星期,盛思夏没见过他发脾气的样子,对她这个小实习生也很友好。
盛思夏刚开始叫他周总,后来听全部门的人都叫他老周,她也跟着这么喊。
私下里,她悄悄问过其他同事,周总明明才三十多,干嘛要叫得那么老?
他们这样回答,“你看老周的发际线,是不是很危险?”
“还真是。”
“我们这样喊,就是提醒他少加点班,这样我们也能下班,明白?”
虽然这个逻辑有点好笑,但细想一下不无道理,也算是一种脑洞轻奇的办公室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