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2

热门小说推荐

不上老师的进度被皇上训话,努力学好了满汉蒙三种语言后兴致勃勃的试着给他开蒙,然后,她就发现了小主子的神奇之处,一小篇《千字文》他跟着自己学了两三遍就会背诵。

虽然磕磕绊绊的,有的字吐字不清,但是只错了几个字。

想到宫里的竞争形势和九阿哥的天生异像,被天生奇才的九殿下吓得脸色发白的苏茉儿姑姑,语无伦次的要求他,“九殿下乖--听苏茉儿姑姑的话,千万不要在其他面前学说话,也不要说你会背书。别人给你书看,你也不要看。”

很乖的九殿下乖巧的答应下来--他自以为已经努力克制自己的表现,没想到这样也是不行的。

苏茉儿姑姑看着他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比任何爱新觉罗家的人长得都好的丹凤眼,突然伸手把他抱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朝下流。

晚上的时候,庄妃娘娘听到她的汇报,身子歪了一下,差点儿晕了过去。

苏茉儿姑姑被吓得直哭。庄妃娘娘强行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忠心的小婢女,“苏茉儿,别哭。以后九阿哥的开蒙就全权交给你。九阿哥聪明,等他五岁进学,就知道遮掩自己。”

苏茉儿姑姑含泪答应了自家娘娘,为了九殿下少受点儿委屈,一向勤快的她白天主动放弃了其他的活儿,只管努力地读书学知识,然后教授给爱学习的九殿下。

等到勤学苦读的苏茉儿姑姑学完了四书五经里的小孩子功课,特别聪明的九殿下也跟着她学好了满汉蒙三种语言开始跟着谙达练习骑射,摸到了最安慰他的毛笔和画笔的时候,时间也到了他该剃头进学的时候了。

满心满眼里,打从内心深处抵制剃头的行为,甚至“剃头”这两个字的他,正在绞尽脑汁的想尽办法用“孩子”的方式闹腾着拖延剃头礼,他的皇父,也就是皇帝皇太极,驾崩了。

这位几乎没有关注他一眼的父亲,因为宠妃宸妃娘娘去世带来的悲痛,把他多年来操劳国事、南征北战埋下的旧伤引发,还没来得及立下遗嘱,猝然驾崩。

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和异母兄长肃亲王豪哥闹腾的沸沸扬扬,直接兵戈相见;满朝的文武大臣同样因为皇位继承人的事儿不得安生,他们不想因为皇位的归属之事引发大清国动乱。

最后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哥在多方干预之下,取得了暂时的和解,多尔衮主张奉蒙古血统的九阿哥福临为帝,豪哥答应。

大臣们觉得这是个最合适的权宜之计。国不可一日无主,既然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哥这对叔侄争的不相上下,为了满洲的和平稳定,由九阿哥做皇帝是最好的选择--满人的统治,必须有蒙古人的支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国家受天眷顾,肇造东土。烈祖创兴鸿业。皇考式廓前猷。遂举旧邦、诞膺新命。迨朕嗣服、虽在冲龄、缔念绍庭。永绥厥位。顷缘贼氛洊炽、极祸中原。是用倚任亲贤、救民涂炭……”

☆、第2章 第2章

将将六虚岁的福临童声童气的念着大臣书写的明黄即位诏书,在当年努尔哈赤建造的八角重檐顶的大政殿里,成为了大清国的第三位帝王。大赫天下,大封朝臣,诏命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殿里是大礼跪拜的朝臣和金灿灿的盘龙柱,手边的香炉里是袅袅升起的龙涎香。于此天下大乱之际成为大清国“真龙天子”的他,沉默的看着历史的发展。

登基为帝的这一天,福临终是没有忍住,在退朝的时候提出来--他可否不剃头?

满朝的文武大臣、八旗的旗主贵族们齐齐震惊于皇上对于剃头的态度。他们虽然多多少少的知道皇上过了五岁周岁还没剃头的事儿,可是听到他明确的提出来却是真的非常得震惊。

误以为皇帝不想剃头是被先帝提倡汉家制度影响,野心勃勃要进驻中原大好河山的大臣们激烈地讨论了两天,终是没有同意他的要求。

不管是满人不再和以前一样在山林中生活,头发不再难打理的理由;不管是皇帝不剃头于满汉一统有什么样好处,剃头作为当年努尔哈赤大汗制定的满汉区别之一,不能丢弃。

福临还是沉默。

朝臣最前列的多尔衮举目望着他,小小的孩子孤零零的站在大殿之上,身量看着比大多数的孩子稍高,眉眼比大多数的孩子饱满清秀,不自觉的稍稍抿起的嘴角透着些许的紧张或者是倔强,水润润的眼睛满满的稚气却有着一般孩子没有的平静。

一双爱新觉罗家最好看的眼睛,很多他这个年纪的人也没有的平静,天生的一股子坚定和沉稳的气质,多尔衮一瞬间想到了小皇帝出生时候的天降异象。

小福临沉默地看着自己被剃下来的头发。按照礼制下葬皇父皇太极,册封妃母庄妃娘娘为太后;每天早上穿着一身明黄帝王袍服坐上明‌​‎‍‍黄­‍‎‎​色‍‎的龙辇,坐在大政殿的宝座上;一脸乖巧地听着下面文武大臣们的你争我夺。

自知人小力淡薄的他,本身于权势的野心也特别“不大”,乖乖的做个“小傀儡”,朝中不论大小事务都先请教睿亲王多尔衮,包括他自己的一些个人私事。

他在这个时代没个特别亲近的人,当然也没谁需要他不能亲近。多尔衮时不时地教导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者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处理政事,弓马骑射等等,他都认真地记在心里,真心地感激。

前世受到的教导存留在他的骨血里,即使他刻意地收敛,言行举止也和其他人不一样。这么几年一起生活下来,朝臣们、尤其是太后娘娘、阿哥们、格格们,贴身伺候的宫人们多多少少得都感觉到,他和其他小孩子,他和其他人的不一样。

漫天的鹅毛大雪中,这个多变的崇德八年结束,大清国开始了顺治年,小福临成了顺治皇帝。

正月十七这天,苏茉儿姑姑把几份汉家点心装在“水吊子”,让力气大的公公提着食盒来到他的寝宫给他送午食。

忙完了各项过节仪式因为老师们放假正在自己读书的小顺治,望着桌子上一那一碗白白胖胖的小元宵,小小的惊喜,小小的惊讶。

“快趁热吃。”苏茉儿姑姑笑意盈盈,“照着汉家帝后勋贵吃的元宵做的,糯米细面,核桃仁、白糖、玫瑰作馅,然后用酒水滚成核桃大。可废了功夫了。”

“谢谢姑姑。”小顺治端起来这份难得的心意,慢慢地把这一小碗元宵吃完。

苏茉儿姑姑喜笑颜开,“就知道皇上会喜欢这一口。你说这汉家帝后是真会吃。右事大吉盒儿就不说了,驴肉、萝卜、春饼和菜、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天南地北的,就没有他们不吃的。”

小顺治微笑不语,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