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的光环加成,岁数大的都跟他爹他爷爷寒暄,岁数小的眼巴巴看着他,目光复杂,没人上来,一时之间潘安这有点冷场。
不过好在还有他娘,张氏牵着两个小豆丁笑中带泪地瞅着他,潘安确实许久没见到母亲和弟妹了,这对龙凤胎在他院试放榜之后出生,如今也快三周岁了,正是满地跑的时候。
两个孩子看着他也不眼生,哥哥哥哥的叫的很脆生,让潘安对这对萌娃生了几分喜爱,也是血脉亲情,这可是他的亲弟妹。
张氏看着他们兄弟姐妹一块直抹眼泪,不过嘴角的笑是怎么也止不住。
儿子真是出息啊,张氏自从知道他儿子成了举人就跟做梦似的,如今看着儿子回来才觉得这心落到了实处。
潘安虽然见到这等场面也不免兴奋一下,不过也就一瞬就沉淀下来,他的路还长,以后还有更大的荣耀等着他。
待送走乡亲邻居,潘安只觉十分疲惫,他赶了这么多天路,此刻又已经是深夜,实在是困倦交加。
在堂屋和潘爷爷聊了片刻,无视周围人炙热的眼神直言自己想要去休息,实在疲惫。
潘永民也没好到哪里去,古代交通实在不便,他们坐着牛车行了这么多时日,现在的路又不平整,可想有多颠簸,赶路实在受罪啊,他觉得现在他的屁股或许都被颠青了。
等回到屋里用水擦了擦身子,他就倒头大睡,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晌午。
而此时的潘家可以说是门庭若市了,潘安是被外面热闹的声音吵醒的,洗漱以后出去了,才知道竟是一群得知消息来送礼的商人。
虽然也有些亲戚邻居,以及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但占了大多数的还是这武安县大大小小的富商。
这种情况潘安倒是了解过,王钰曾经听他娘说过,当年王爹中了举以后来送礼的商户也是络绎不绝。
主要是如今士人清贵,权利也不小,成为举人之后想要和一些商户过不去是很简单的事,毕竟官家站在你这一边,成了举人不跪县令,就算犯案也是不能动刑,且想要开审更是程序复杂。
所以这一般人家定是不敢得罪的,也有一些德行不好的举人故意联合官方给一些商户下绊子,夺人财产的。
这人嘛,学识多地位高了了不见得品性德行一样高,底层人民照样有正人君子,官员之中也少不了真小人。
所以这些商户都是来拜山头的,也算是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送个礼打点一下。
不过也有一些大商户想择一良婿,所以送的礼品贵的吓人的,这种要收就要十分慎重了,虽说商户是士农工商最低一等,但是巨富还是有点能量和地位的,能不得罪就不要得罪。
果然潘安一推门就看他二婶那表情就跟天上掉馅饼而且还是金的一样,拿着一张纸抓着他娘的胳膊晃。
边晃边喊,“我的弟妹啊,这可是房产,还是县城商贸街的,你知道这值多少银子嘛,咋能不要啊,你是不是傻!”
潘安有幸围观了他“傻”娘一脸不可置信,看着那张纸怀疑人生的样子。
当然不能随便要了,潘安看这情况收礼一事他是得好好把关了,想着现在潘平比以前靠谱多了,现在拉来一起顶事也是好的。
于是潘安就把家里女眷劝了回去,毕竟这么多外客,就算农村不怎么讲究,也得注意点影响。
于是潘爷爷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孙子接待来客,说是接待,潘家也没那么大地方招待客人。
也就里正家儿子潘茂云进屋里坐了坐,毕竟潘茂云在去年成了秀才,而且代表里正来可是不能怠慢的。
连续几天潘家都断断续续地有人来访,潘安帮着把关哪些东西能收,哪些不能,而且让潘平帮着把送礼的人和送的什么都记清楚,这不能收了东西就当没这回事了,不地道啊。
看着礼物清单,这个家里除了潘平潘安以外认字最多的潘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一拍桌子就决定要办三天流水席,弄点好菜,好好庆祝下,他们老潘家可是改换门庭了,这两天来的人哪个不叫他老太爷,还点头哈腰的,潘爷爷终于找到了点以前家境还没败落时的感觉。
这要邀请的人实在不少,最起码这次来送礼的人都得递个请柬,还有县令大人,虽然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请柬还是要奉上的,这是礼仪问题。
还有就是周秀才,潘安可是在他那读了半年多,虽说他现在已经是举人,而周秀才还是秀才,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周秀才比他爹岁数都大,是一定得尊敬的,他也打算下次去县城就去看看他老人家。
流水席办的是十分热闹,都是些家常菜,不过上了不少肉食,这对于不常能吃到肉的贫农人家可是十分丰盛。
家里三位媳妇在厨房忙的不行,他姑姑潘兰也回来帮忙,一家人喜气洋洋,完全没想到接下来家里会发生的家庭风暴。
第74章 买宅子
流水席让潘家在村里很是风光了一把,大家只知道潘安成了举人老爷,这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人人都道潘家这是祖坟冒了青烟了。
但是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大人物”来给潘安庆贺,或许县衙的主簿,典吏在一些官场中人来看都是不入流的,但是在老百姓眼里绝对是高攀不起的大人物了,此时纷纷亲自到场给潘安祝贺,县令虽然没有亲自过来,也让人送了一份不薄的贺礼。
如今,在潘家村大家在知道潘安出息的同时,对他更是多了一份敬畏。许多人见到他远远就鞠躬行礼,还有不少人躲着他走,生怕冲撞到他,为家里惹来大祸。
不过既然有敬畏的,自然更有巴结的,虽然经过几天的发酵,送礼的势头淡了不少,但是找上门来的人也不算少。
潘爷爷对此到是颇为享受,他老人家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让潘家改换门庭,子孙出息,不会遇到以前那样被人构陷以后无力反抗的局面。
作为潘家的老太爷,潘爷爷别说是在潘家村,来给潘安祝贺的一些官家的人都对他颇为尊敬,一直说好话,这也让潘爷爷颇为得意,觉得自己光耀潘家的心愿完成了大半。
此时,潘爷爷看着送来的贺礼,再想想最近老是上门的各路人马,真真是什么人都有,他一开始还挺享受,时间一长也是有些受不了,尤其是一些难缠人物。
这静下心来潘爷爷想着潘家这两年的收入,虽然不少,但是大多用在了供潘平和潘安读书科考上,剩的不多,有个二三十两。
但是加上潘家近来收的礼,想在县城买个宅子还是没问题的。他这一生最怀念的就是以前他爹在县衙当差时他家的富足日子,被人构陷迫不得已搬来潘家村这么个偏僻贫穷的地方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剧变,回到县城过上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