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点更贪睡,就和潘安牢骚起来。
“潘兄,虽说咱们要练武强身健体,是得早些过来,但是也不用这么早吧,鸡还没叫呢!”陈贞顶着一头呆毛,怎么压也压不下去,想着自己有一天居然起的比鸡还早,不由得十分无奈。
潘安正兴奋呢,看好友一脸蒙圈拍拍他肩膀就开始心灵鸡汤,“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时候空气清新,一会儿你一旦开始觉得精神了,我们今天第一天来看看情况,以后就不会这么早了。”
摸摸陈贞的脑袋,潘安有点莫名愧疚,想想他初中的时候最痛恨早起上学了,估计陈贞小同学也是克服了早起困难障碍才和他一起来的。
三人对练武这件事还是很有兴趣的,男生难免会对武侠充满向往,虽然现实往往会打击他们。
三人来到演武场以后就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练武了,大家哼哼哈哈的还挺有气氛,潘安觉得自己都被感染了,更有动力了。
王钰更是激动地握拳表决心,“我一定要好好习武,以后再遇上劫匪就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三人斗志满满地找到了武师傅,然后在武师傅的指导下扎了一早上的马步。
虽然只是扎马步,但是潘安觉得这马步还是挺有讲究的,姿势要想做标准挺不容易的,最起码王钰这一早上就没合格过一秒钟。
潘安现在还在听他嘀咕,“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圆。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这话真是一字不落的背了下来,潘安不得不佩服王钰,武师傅就说了一遍,他记得这么牢,估计也是一早上老是挨踢,一直在不停回忆的结果。
通过扎马步潘安也是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真是不行,姿势做不标准不说,维持一个姿势都坚持不到一分钟,这体力真是差的不行。但是这姿势要是做不标准,长期这么下来达不到强身健体效果,还会带来负作用,所以每天来跟着武师傅练很有必要啊。
潘安看着他的学习机生活模块那一栏已经有了一样新技能,扎马步(入门):1%
潘安也是了解到这马步还是有学问在里面的,而且有很多种,什么深马,浅马,二字钳羊马,四平马等等,而且坚持到十分钟以上才会有效果,不过这也是循序渐进的事情,从坚持一分钟开始,武师傅说一个月以后如果他们能坚持两刻钟,这样就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而且武师傅还和他们开了个荤,说是他们这种小年青就是该多练练那不,对以后成亲了那个咳咳咳十分有好处,这样看来就是关系到子孙繁衍的大事啊,把他们三个弄得挺不好意思。
来了府学以后最重要的还是读书,锻炼身体学习武艺只是辅助,结束晨练以后潘安等人就感受到了府学的学习氛围,这里大家交流要多一些,不像当初在周秀才学堂的交流大多是闲聊玩闹,这里更多是在做文学交流。
第一个上午是一位姓周的举人来讲《周易》,虽说四书五经他们都学习过,但是还要更进一步理解,乡试的经义题要更加晦涩难懂,出题也是花样百出,目前在府学的夫子讲四书五经都是以经义题为基础,带着他们探索四书五经更深层次的东西。
潘安等人听了以后也是茅塞顿开,顿时觉得这举人和秀才果然不在一个层次上,他们还有的学呢,刚刚成为秀才的骄傲浮漂也沉下来不少。
潘安同样反省了自己自从考上秀才以后对于书本的荒废,决定以后要每日三省,不忘初心,他的科举之路还漫长着,可不能因为一时的小成就就迷住了眼。
于是潘安就开始了每日早起先和王钰,陈贞去演武场扎马步,然后勤学苦读的生活,府学中藏书比较多,学生可以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借些手抄本出来读,这也对潘安有很大帮助,毕竟单单读四书五经想考乡试定是不够的,还是要拓宽自己的眼界。
且乡试与院试,府试等最大的不同不光是试题难度的增加,最难的便是增加了策论这一项,策论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这不光考得是你的文采,还有对政治的敏感度,和知识面的广度。
策论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就是议论时政,所以在行文时要注意度的把握,尤其是涉及今上,朝廷颁布的一些时令法规,作文就要慎之又慎了,你要是表达出一点反社会因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人头不保,自古文字狱就是读书人的一大坟坑。
除了涉及政治,可能还会出关于水利,天文,农耕等方面的策论题,所以这时候就是考验你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总之策论想要写好十分不易,潘安觉得这三年他得多看书多思考,各方各面都要学习一些,而且要真是出了农耕水利方面,最好亲身实践过相关事务,不然写出对策也是纸上谈兵,空有表皮,内容不尽不实。
农耕潘安倒是体验过,水利就不易了,前世倒是经常在新闻上看,多少知道一点,在古代水利方面最出名的便是《水经注》了,想想他还真是任重道远。
除了师资力量雄厚,还有演武场和藏书阁,且因为秀才进入士这一阶段,所以府学里也会教授六艺,射箭乐器都会开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这一点对于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底层学子来说是一大福利,大家都在吃饱线挣扎,哪有闲钱学习这些。
潘安之前知道陈贞通晓画艺,且有些造诣,没想到这位少年乐器也会不少,琴,箫,筝都弹得还可以,最起码成曲,且可以欣赏。
不过陈贞出身世家,自小便学习这些倒是没什么可意外的,王钰也是一样,虽说是个庶出子,但是好歹有个举人爹,从小耳濡目染不少,再加上他外公舍得给他砸钱请老师,这家伙会的更多,相当多才多艺。
潘安不得不再次感慨古人果然不容小觑,年纪轻轻,都这么学识丰富,多才多艺。
这也是潘安接触的这两个朋友出身皆不错的原因,换做和他一样的农家子定是不会这些的。
所以常说寒门难出贵子,这不能说是个人资质的原因,有的时候教育资源和眼界也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再加上不管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人情社会,有人脉的当然要比没人脉的混的好些,所以说啊,这活着真是门学问。
潘安刚刚接触乐器,把府学中授课的乐器都接触了一番,发现自己在古琴上有些天份,就算没有学习机他也对古琴抱有很大兴趣,所以为了留更多时间给读书,他之后就只学古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