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第二天,傅来音见着沈青霭的画。
怎么说呢?
艺术类、创造类的作品,从来没有让所有人喜欢的道理。也从来没有一件艺术品以此为目的成功过。创作者,有他命定的观众。他触碰到了某一类人的特质,使人们爱得死去活来。
沈青霭的画,触到了傅来音。
她成了他命定的观众。
史氏夫妇正在指挥工人把画挂起来,史闻见她站在最大幅山水画前默默不语,说:“细节处理还不够好,稍显生涩。不过这需要时间打磨,急是急不来。”
傅来音却道:“正是这生涩之处,山水灵动,闲逸又暗藏锋芒。年轻人的归隐和耄耋之年的归隐是不一样的。”
史闻只是随口一说,傅来音却回答得极认真,史闻来了兴致,顺着道:“怎么说?”
“年轻人的归隐是有野心的,他等着下山那刻意气风发;耄耋之年,是等死。”
史闻笑道:“那他画归隐图岂不太虚伪?没有归隐之心,却偏偏要装作不惹尘埃。要是没人请他下山,藏山一辈子,岂不憋屈死?”
傅来音“噗嗤”一笑:“您说得也太过了。哪儿有那么严重?”这幅画妙就妙在万籁俱静,但静中又觉一点儿风雨欲来。万分之一点,很少很少,少而珍,微妙幽深,因成一种特质。
所以这一点儿不是虚伪,是人性。若是没人请他下山,他也不憋屈。他爱着这万籁俱静,他宁处深山,等一知己;知己不来,尘世毫无留恋。
史闻说那话是逗人的,傅来音不上他的当,老头子只好换了话题:“你既然这么懂,不如给它配首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画有画的妙,诗有诗的妙。在画上写诗,就是把藏着的明说出来,既对不起画,也委屈了诗。我可不做。”
史闻“啧”了两声,对史梅招手道:“来来来,快来瞧瞧你侄儿的新粉丝。我看她和青霭网上的那些女粉丝不遑多让。”
史梅瞪他一眼:“来音是看画识人,网络上的小姑娘是以貌爱人,能一样吗?”
傅来音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小声道:我其实也爱长得帅的。面上却问:“他在网上有很多粉丝吗?”
史梅点点头,说:“最开始应该是圈里人说他长得好看,发到网上去,渐渐有些圈外人也来看他的画展,一来二去,就有一群年轻的小姑娘总是去他的画展。人数还挺多。”
“那他怎么来了这里?”他应该是不缺钱也不缺事的。
“自然是来帮我。”史梅拍拍她,叹一口气,“实在是缺人手。”
晚上闲下来,傅来音随手搜了一下沈青霭这个名字,看到他的照片。
《来音日记》:“沈青霭,人如其名,眼含山色,悠远闲淡。”
第2章 穷山恶水出刁民
几天后教学大会。
史闻说:“这是一所特色小学。基础知识我们要讲,但我们不只讲知识。中国文化的某种美,我希望从他们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伴随他们。我当然不反对任何一种审美,当他们长大后,他们有能力自己抉择自己的审美观。但是在这里,当他们在这里学习,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这个学校给他们创造的某种审美。当他们离开后,也深深地尊重这里的一切,并且把它当做一种独特的东西看待。那么,我就可以说,我想要传递给下一代的已经完成了。”
他把他的热爱传递给孩子们,孩子们热不热爱是一回事,他希望他们了解。先狭隘,再博大;先归属,再放开。有他的私心在,也有他的伟大。
教学大会上,商讨了课程安排,排定了课表,也确定了各班主任。学校不大,生源也并不丰沛,一个年级两个班,每班三十人左右,全校师生职工加起来不过四百人。学校规定了三门特色课:国学、国画、武术。除了国学课是添加课程,国画课代替了传统的美术课,武术课代替了传统的体育课。
武术课一周两节,国画课一周一节;至于国学课,除了四五年级是一周两节课外,其余年级都是一周一课。
算下来,傅来音一周有十六节课,横跨六个年级。这里的每个老师都身兼数科,连沈青霭也不例外,一个国画老师顺便是四五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老师。傅来音是所有老师里最轻松的。
史闻说:“新的生活开始了。史某此刻欠你们的,将来一定还上。”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稍晚时候,傅来音和沈青霭在国学教室门口碰上了。
沈青霭主动伸出手去:“你好,国画老师沈青霭。”
傅来音收回迈入教室的半只脚,微微俯身,伸出手去,“你好,傅来音,实习老师。”
两个人眼神相触,傅来音微微移开:“教国学。”
沈青霭点点头:“国画教室就在你旁边,有什么帮忙的请说。”
“谢谢。”
两个人分开。傅来音脸微热。真的挺帅的呀。
下午。
傅来音在国学教室备课,把史闻给的教学大纲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稍微做了修改,基本确定了教学内容,然后将资料发给史闻看,等待回复。
她起身泡了一杯铁观音,听了听隔壁房间的动静——应该没在。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出门吃饭。
一出门,发现教室门口堆了许多资料书籍,一箱一箱的,摞了三四层。她翻了翻,全是国学教室的。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人抱着一箱书上来了。两个人四目相对。
沈青霭说:“楼下资料室的书太多了,人手不够,王老师就建议大家自己教室的书自己搬。”放下书,“我看你在忙,我的东西也不多,就一起搬了。”
傅来音连忙道谢。
国学教室的资料都搬上来了,傅来音只需要把它们搬进教室。沈青霭正欲帮她把东西搬进去,傅来音连连摆手:“感谢感谢,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可以。”说着就抱起一箱书快速进去了,留给人一个慌张的背影。
沈青霭见她极不自在的样子,只好作罢,转身回了国画室。两个人刚认识,还生疏客气得很,沈青霭原本也不是一个多热情的人,而且他看了看门口的东西,一个成年女性确实能独立完成,也就没有再坚持。
等傅来音把所有东西收拾整理完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傅来音想了想,决定邀请沈青霭吃晚饭。
轻声走到国画室,发现沈青霭正在作画。日暮温柔,窗明几净,沈青霭全神贯注,世界虚无。
她悄悄离开。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傅来音遇到资料室的王老师,一个本地退休老师,热情得很,两个人坐在一起吃饭。
正常寒暄后,王老师突然来了一句:“晚上要是没什么事,就不要出校门。”
傅来音昨晚